目录
第一节 楚辞以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国芈姓贵族源自中原的祝融部落,其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与中原有着较大的一致性,而中原礼乐文化在楚国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楚国的习俗文化和审美趣味,以“信巫鬼,重淫祀”为特征,以神祭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奇异而浪漫的色彩。
楚国在战国后期由盛转衰,国内政局黑暗,贵族之间矛盾重重,奸佞谋取权力,排挤贤能。
从史记·酷吏列传开始,“楚辞”一词已被用来指代楚地的歌辞。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诗经》以及楚国民歌、巫歌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的诗赋,与北方诗歌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汉末,刘向把屈原、宋玉和汉人的模拟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使“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此外,由于楚辞和汉代赋的渊源关系,屈原的作品也被称为“屈赋”。
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凡23篇。
第二节 《离骚》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自传式的抒情长诗,包含了近二千五百字的句子,其中”离骚”二字,据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意为”遭受忧患”。一般认为其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前往汉北时所写,其抒发了他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对不可得的热爱宗国心愿以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悲痛,主旨为爱国忠君,将宗族情感结合在一起,关注楚国的现实面貌。
美政理想:1国君须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质,以赢得国家尊重。2应当择贤任能,厉行清廉,罢黜奸佞。3重视法制建设,精心制定有效的法律。4以公正、廉明的精神,严格执行纪律,来维护国家权威。
《离骚》的艺术成就:
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理想执着追求、珍视有限的时间、充满探求热情和功业未就的焦虑、勇于奋斗自励、有苏世独立人格和不屈斗争精神的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令人赞叹其光辉形象。
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更为蕴藉而又更加生动。美人意象既可喻君王,也可自喻。屈原通过刻画自己被弃妇的悲情,在情感上表达出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的伤感。而香草作为陪衬,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一方面暗示着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又和恶草形成对比,象征着当时政治斗争的双方。
悱恻缠绵全诗,强烈的感情涌现,诗人深深的苦闷和哀伤不绝于耳,形成了回旋反复的特点。
创造出一种新颖、生动、自由、多样化的新诗体。
通过大量吸收楚地方言,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并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为句式的变化提供了便利,使句子能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情绪和语气。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九歌》是一部南方巫祭文化的经典作品,由11篇组成,据闻一多观点,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是迎送神曲,中间九章则是为各类神灵娱乐的曲子。《东皇太一》是赞美至尊之天神,《云中君》是祭奠丰隆云神,《湘君》和《湘夫人》则是向湘水神灵致敬,《大司命》则是祭奠寿命之神,《少司命》则是祭奠子嗣之神,《东君》是祭奠太阳神,《河伯》是祭奠河神,《山鬼》是祭奠山神,《国殇》是祭奠阵亡将士之魂。《九歌》在描写爱情的基础上,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美、祭者的虔诚以及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是屈原在放逐生活中抒发的心情,给人以幽微绵缈的情致和缠绵哀婉的风格。
《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1将歌、乐、舞三者结合在一起,诗中有大量描述舞乐的景象;2其中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蕴含着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起源;3诗中描写人物心理细腻而又深入,除了一贯的情感倾诉外,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并用景物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天问》是一首来自楚辞中独具特色的诗歌,它以172个问号扼要地反映了屈原探索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时,焦虑而急切的情感状态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诗中先从天地之形成出发,再探讨人事之兴衰,最后指向楚国的时事政治。
以一个“曰”字拉开序幕的《天问》,全诗几乎由问句构成,且简短而切中要害的句式,使得节奏明快、强烈,有效地抒发积蓄已久的激情。大部分是四言句,偶尔插入少量的五言、六言或七言,每四句为一组,有一韵,极少数两句一韵。全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有致,奇崛生动。
屈原编织的《九章》是一组抒情诗歌,包括《橘颂》《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等9篇作品,其中《橘颂》借咏物述志,以砥励自己的品质和情操;《抽思》突出表现了屈原义行高洁,而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悲哀;《哀郢》亦情亦景,忧思绵绵,其中多有身世之感;《涉江》以奇异的服饰象征品格的清高脱俗,文气从容淡雅;《怀沙》、《惜往日》流露出死志;总之,《九章》具有更多的纪实性,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情感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招魂》是屈原为纪念怀王死后而创作的,由引言、正文和乱辞三部分组成,内容描绘国家般的建筑、奢华服饰、美丽的姬妾、精致美食以及繁盛的舞乐,旨在招引楚怀王的灵魂。诗中充分展示了富有想象力的艺术,采用铺陈的手法,根据当时的地域特征,能够营造出又险恶又华丽的意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辞藻丰富多彩,有着汉代大赋的气息。
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宋玉的重要作品包括《九辩》,收入《楚辞》,该作品表达了作者因受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并批判了楚国当时的政治黑暗;此外,他还收入《昭明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及《对楚王问》等辞赋作品,其中《九辩》作为代表作品,其风格特征是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展现出深情悲愤的特色。宋玉的辞赋继承了屈原的抒情传统,更是楚辞至汉大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文辞等形式方面也有新的发展。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一屈原以其不屈不挠、特立独行的节操、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培养出中国士人勇敢面对历史责任的勇气,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深沉而坚定的力量。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概括了二屈赋的艺术成就。
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以杂言为主、突破传统的四言句式,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更加有效地塑造出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楚辞以其热烈抒情的语言、浪漫的精神气质,鲜明地表现了积极追求理想、想象奇幻的精神面貌,以及凸显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特点,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来说,3楚辞的象征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香草美人意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经典的创作模板。